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行业新闻

智能网联及大数据时代智慧公路建设

发布日期:2020-11-09

来源:智慧交通

一、智能网联与大数据时代智慧公路内涵

1

对智慧公路的理解

智慧公路现在是一个新名词,过去经常谈论的智慧交通,现在也作为一个专门的名词,智慧公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,虽然官方有官方的说法,但我想结合同仁的一些思考,认为它是一个借助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,以人车路环境的全面精准感知智能决策为核心,通过人车路互联与协作,构建可实现协同管控与创新服务的公路系统。现在这一代的智慧公路,是在新技术,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带来的管控,是传统管控的全面变革。

2

智慧公路的内涵及与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区别

(1)感知能力

具体而言,过去智能交通有感知层、传输层、决策层、应用层等等,但在新的时期,每一层都有新的变化。比如说感知能力,传统的智能交通手段比较单一,都是在路侧装一些固定的交通流设施,比如微波检测器、视频检测器等等。而且感知参数相对比较单一,都是一些交通站,很多都是交通流的感知参数,而且因为是固定点,覆盖范围比较有限,往往是在关键路段布设,视频也不是全网覆盖的。而在网联时代,智慧公路的信息采集就多元了,甚至扩展到公路以外,公路上的视频、ETC收费,也可能为未来数据采集手段提供新的渠道。还有众包数据、导航数据、网络签到数据,手机信令等等通信数据,相信5G作为通信模式给大家提供服务的同时,也为产生新的数据源。这些数据源不仅是对车、人监测,对自动驾驶和智能车辆发展也有很大作用,同时有利于感知系统的提高,比如驾驶行为、车辆性能、能耗排放,还有车辆级的定位。交通流除了传统的车速交通量以外,还有一些事件的检测,道路运行,天气环境,基础设施的全面检测。特别是人的检测,它可以知道全过程全路径,为后面进行动态的源头需求调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。

(2)传输能力

以前都是单向传输,后台汇聚,出现信息不对称,出行者不知道全局的信息,而管控者也未必知道,刚才说每个人的需求。在新的时期是双向传输,且信息共享、对称,这样就形成人车路多方协作的机制。比如说进行分流诱导,大家可以进行合作的模式,可以借助ETC的动态收费调整,诱导大家进行路网的均衡。过去传统的传输带宽的速度有限,现在带宽速度大大提升,对于安全、娱乐的服务包括自动驾驶的场景,都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
(3)管控决策能力

在进一步感知和传输能力基础下,管控决策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,特别是现在云计算等计算能力的提升。在传统的智能交通里面,因为信息不全面,计算能力有限,往往是监而不控,或者是局部的路网实现辅助人工的控制。但是未来可以实现全网的可监可控,因为是双向的传输,信息指令可以发送至每一辆车,所以能控制交通流每一个车辆,而且控制范围,过去是局部的路段,未来可以全网分流的控制。模型驱动的,离线的预案式的调控措施,未来随着动态数据的接入和计算能力的产生,就可以用多元的数据加上模型,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,两层驱动的决策模型,以及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结合协同能力,这样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反应能力。

过去是单智能体决策,后台作为管理中心,进行路网的感知调动和控制能力。未来是多智能体的决策,不仅后台汇聚每个路侧单元和每个车载单元,同时可以进行决策,这样可以集中控制单个智能车辆自主决策能力结合,后面还需要有很多模型,来解决个体最优和系统最优怎么协同的问题。过去的决策能力固化,一旦决策之后很长时间不变了,包括预案的形成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这个方法是可以自动学习的,像扫地机器人一样,可能一开始第一个方案不行,但是会不断地学习和更新,具有自学习的能力。当然,未来的边缘云和中心云进行协同计算,可以提供半分布式的计算服务,可以满足实时性和复杂的计算能力的需求,这都是通信技术和计算能力的技术带来的新变化。

(4)服务能力

服务能力也有一些全面的提升,过去是面向公众的基本服务,包括数字广播、大屏广播,都是实现无差异的,或者是即到即享,我到了这条路上,才能得到提醒的服务,或者是无差异的,但并不是你所急需的信息。而未来,信息传递的范围在延展,交互性也在不断发展,实现服务模式创新,提供个性化、定制化、门到门全链条服务。就是说公路是一个载体,但是在这上面的人,提供他所利用这个公路的吃喝玩乐的,一条龙的服务,而且更多是定制化的服务。

二、智慧公路泛在管控创新场景及效果评估

1

管控目标及面临问题

实际上对于智能管控来说,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刚才说的效率提升,这是第一目的,当然安全按道理来说是最重要的目的,和节能减排和通行有密切的关系。今天从通行效率提升和安全两方面结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。目前的高速公路不高速,应急应变能力差,安全风险高,都是大家经常吐槽的事情。根本的原因,实际上就是供需矛盾,路上车流量大,道路通行能力有限,特别是在雨雪天或者是事故发生的时候,通行能力就进一步的折叠。另外有一些服务瓶颈,比如说收费站或者是高速路出口,通过效率低,设了ETC可能有一定的缓解。随机性的干扰,车辆乱变道,事故高发。

2

场景1——公路泛在控制诱导一体化(交通需求三级动态调控)

比如说供需矛盾方面,大家都知道道路通行能力是给定的,而且它符合抛物线的规律,比如说随着流量的增加,达到最高的流量的时候,就开始衰减,所以说变成了流量反而下降,需求量增长,但是流量下降。由此怎么调控这个流量,不让交通流量浪费,又不因为流入过多的流量造成这样的瓶颈或者是拥堵,造成能力的下降。过去的调控主要是一些匝道控制,驶入流量第一层次的控制,我们后面提出来多层次的控制,多级控制。

(1)匝道控制场景

往往根据路段的运行情况,通过匝道,就可以动态调控驶入的流量。通过仿真做分析。仅仅是控制流量,有时候在高速公路很难完全行得通,因为毕竟,又不是大雪封路,大家不能进入,这很难做到,城市里面可能还好一些,公路里面很难做到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动态的线索达到类似的目的,因为速度和流量是有相关性的,根据下游的通行能力的情况,包括在雨雪天的情况,我们来推算出来是可以进入,这样一个合理的流量情况,也就相应地合理的动态情况,可以利用大屏发布限速信息,调控进入下流的流量情况,达到流量限制的作用。

(2)路段速度控制场景

因为现在可以做到全路网的感知,以及面向导航的个性化的服务,就可以不仅用上面的诱导屏,和车载端或者是APP导航,做一些分流的服务。未来随着ETC的车载端未来的功能的提升,这些功能做一个延伸的考虑,实际上也是可以的。

(3)路网诱导分流

当然了任何的效果都需要进行仿真去验证效果如何,包括调控多少流量需要前面几个上游节点去分流,而且分流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有多少人遵从,多少人不遵从,这个效果可以用仿真进行实时在线的推演。

3

场景2——车辆编组行驶及专用道共享,提高通行能力

刚才说到是一个分级流量的情况提高通行能力,第二个场景,怎么去实实在在地提高通行能力,现在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发展,未来车辆进行编组式的发车,甚至自动驾驶因为可以保持安全时距。如果说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提高,可以适当减少安全时距的话,都有可能提高通行的能力,进而也可以减少油耗,但是如果实现,究竟需要多少辆车进行编组,什么时候驶入和驶出,这是需要后台进行策略制定的,或者通过计算进行这样的决策支持,也可以通过仿真模型构建,进行策略的设计。

比如说在匝道汇入等等这样的情况之下,车辆怎样按照不同的比例重组,长距离和远距离从哪一个出口出,怎么样让他提前变换车道,这些都可以进行仿真决策。在里面具体仿真的话,传统的交通流的仿真和新时代的网联的时代,自动驾驶和编组发车,变道行为都有一些变化,这也需要理论和仿真技术的支持。

4

场景3——事故点或施工区路段预警,提高局部通行能力

大家经常见到一些高速公路,一旦发生了事故车辆,后面的车往往是提前不知道的,快接近他的时候,甚至接近它的时候,才发现前面有故障车辆,近邻的车道变不过去的时候,就只能等在那,都等在那就形成了排队,如果没有及时停车,就会撞车了,或者是发生串车事件,就是刚才说的连环相撞的。因此如果能够用现在的新技术,在广域的范围内了解前面有事故发生,提前变道,刚才说了既可以提高通行能力,也可以减少连环相撞的事故发生。这里面就需要我们决策,不光是怎么样实现通信,我们还要知道应该提前多少米告知后车,当然这里面用了一些不同的换道模型和跟车模型了。就是在什么样不同的提示点位置和不同的车间距变化,成功换道的概率是多少和车速关系是什么样,这是非线性的过程。这样就可以知道,我们在提前多少米告知的时候,一方面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最大的保障,另外一方面时间也会得到保障。

5

场景4——道路安全风险实时评估及管控

过去我们对于安全的防控,特别是这段时间连着出了几个大事故,大家也都知道。但是过去还是缺乏一些人车路综合感知,包括对违规车辆的追踪。未来感知技术大大提高,可以去利用车辆在途车辆的随机点,比如说在走的过程中,事故是随机发生的,但是有的时候,是在合流区分区或者在一些固定风险点的时候发生的,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参数。人车路环境应该采集什么参数,可以进行一些设计。

这些就需要看一下比如说指标,比如说对人的指标,包括车的指标,这是需要人和车共同联合判断的,比如说加减速、平缓变道、压线行驶、疲劳驾驶、车道偏离他们应该达到什么情况下进行预警。

比如说在不同路段上的速度,现在不是固定限速的,但是跟道路限行有关系,跟天气有关系,包括跟载重的高度有关系,车高车重都有关系,通过联合分析,可以知道最佳限速值。另外像随机的风险,当然就可以利用现在不仅是智能车辆的监管,另外一方面,特别是对于运营车辆,当发生严重的危险行为的时候,可以通过后台控制它,控制这个车,让它减速或者是转移到应急车道进行行使。

这些固定点,到高速公路里面合流区、分流区、施工区,也都是一些典型的预警地方,这些预警地方,通讯的方案怎么设计,谁告诉谁信息,数据流谁传递给谁,内容应该传递什么样的消息,在什么时间点传递,传递的阈值什么样,这也需要后台精准的设计。这是原来做的一些东西。

当然了像这些效果,也是需要提前进行仿真的,现在大家说花那么多钱建智慧公路到底效果有多少,到底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,效率提升了多少,都可以通过仿真做的,比如说刚才讲的合流区的,主路的停车,大车的混入、主路的大流量或者是主路快车,可能都有分别的风险点,我们如何化解,最后的效果怎么样,都可以仿真得出来。

因为现在是全面感知全路网给老百姓提供出行的安全信息,都是更多发布的路况拥堵的信息,未来也可以做路段的交通安全的评估,告知哪些路段是风险的,是不是可以避开这些风险的路段,这些可以根据采集到的,比如说速度的方差,加减速的分布还有车辆间距,大车混入率,等等这些参数来评估不同路段的风险,进而告知出行者。

6

场景5——道路全息泛在感知及智慧决策

未来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这个就跟刚才说的智慧公路大脑,先感知再评价,再致因分析,再提出对策和决策,这样的全链条,从而改变过去检而不控的结果。包括方案实施之后,通过现在的自学习还可以进行效果的反馈和修正调整。这里面比如说感知,未来的变化,实际上我相信每个人在下面都有困惑,需要在什么地方安装感知器,不能说哪个省份有钱,哪一条路有钱就铺传感器,但是实际上就造成了很多浪费,有些引起了重叠。首先要知道安装传感器的目的是什么,需要采集什么样的参数,采集的参数是为了提高管控的还是提高安全性还是运营效率的。这些我们可以做一些功能和信息需求,以及新技术下感知能力的提供,进行一些耦合性的分析,运营监控,突发事件监控或者是沿线状态感知,以及信息的传输性安全,或者是一体化信息发布,不同的目的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,而且精度要求什么样,比如说导航的数据的精度和路侧的精度能相比吗?肯定是不能相比的,但是它有优点,可能有广域的优点,不同的需求要求不一样,对于时间连续性不一样,对于空间连续性要求都不一样,根据这些分析,我们知道路网上,知道在什么地方部署什么样的采集器,获取相应的参数。

未来ETC收费之后,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采集点,可能对于未来全面采集的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,布设什么样的设备,采集什么参数,我们也要知道,我们刚才说在什么地方安装,刚才需要路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,比如相邻的路段,都不重新铺设了,做一个相关性的分析,当然还有一个数据的修复和补足,很多传感器,包括交调的数据很多是不可用的数据,质量很差。未来需要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,包括在线的修复补足,才能支持真正的应用,否则的话智能管控肯定是空谈,因为你没有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当然了做交通流预测也是关键的,因为这个既然要监控必须实时的感应,去进行未来的交通流的预测,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进行短时的预测。当然还有致因的分析,发现拥堵最终的目的是要知道原因是什么,是因为事故发生的还是因为大流量发生的,还是因为什么样发生的,需要通过大数据挖掘进行致因的分析。当然最后是方案的生成,各种模型驱动、优化驱动也好,都需要模型生成,输入一个在线仿真平台进行验证,进而再进行一个标准的评估,最后进行一些反馈等等。

三、展望: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将迎来黄金时代

未来随着智慧公路特别是无人驾驶的发展,还有一些硬件感知的发展,我们叫车网联的全新时代,特别是随着5G和高精度地图的推广,车路,包括人车的协同控制,也是飞速发展,也成为解决智慧公路里面很多的问题,这样提供一些新的途径,这里面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,也是作为一个支撑技术,承担着很大的责任。未来可能智慧公路建设,为了它的真正落地能发挥效果,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应关键技术的研究,提升评估效用的效果,多方协作,使公路更为智慧智能,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
联系我们